1、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12-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资格要求

首先,让我们探讨一下清华大学的报录比和考试的难易程度。清华大学无疑是建筑学专业研究生最难以考取的院校之一。位于政治中心北京,历年对外招生数量有限,可以说基本不招生!这种趋势一直保持稳定!基本上每年建筑学硕士录取人数在1-2人之间,但报考人数却很多,近两年基本稳定在100人左右,报录比约为150:1-100:1,真可谓百里挑一!然而,近几年报考人数仍在增加!因此,准备报考的学生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甚至要成为建筑学考研界的佼佼者!尽管如此,性价比仍然非常高,因为清华大学是全国排名第一的名校,在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上都是顶尖的!
2、个人复习经验
清华建筑学考研考试科目包括政治、英语一、建筑学史论和快题设计四科,其中公共课占比40%,专业课占比60%。由此可见,专业课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一定要做好全面的备考复习,初试和复试都不可小觑!以下是我当时备考的时间节点,供大家参考。
政治课:
政治这门课程我是在9月份开始准备的,正好赶上了考试大纲的发布,于是购买了一本红宝书和肖秀荣的一套资料书,还有“考过”APP上李阳老师的考研政治串讲,一边看一边做肖秀荣的1000题。到了后期,主要以肖秀荣的8套卷和4套卷为主,疯狂记忆背诵,因此政治压力不大,要相信自己!
英语:
个人感觉英语还可以,前期主要是背单词,利用“考过”APP上田楠楠老师和张sir的考研英语课有针对性地背单词,反复滚动记忆,同时每天至少做3套考研真题,我个人建议一定要做近10年的考研真题,建议大家使用VIP班的教材,在“考过”APP上可以直接购买。其中最重要的是阅读理解,可以跟着张sir学习阅读理解,因为得阅读者得高分。到了后期,大家可以购买一本高分写作预测20篇,把这20篇全部背完,你的写作就差不多了,基本上是够用的。
专业课:
清华建筑学的专业课考试科目包括建筑学基础和建筑设计,其中建筑设计是快题设计部分,需要在6个小时内完成2张A1图纸设计及其上色,对快题设计的熟练程度要求很高。每年的题型相对稳定,但在环境限制上每年都会有变化,灵活度也逐年提高,今年也不例外,比以往更加灵活。清华的快题相对其他学校考察得更加综合,既考察考生对场地条件的处理,又考察对功能的组织。
355建筑学基础,我在海上艺号联系到了学长学姐,他们给我推荐了一些参考书目:
《中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董鉴泓,主编
《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沈玉麟,编
《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刘敦祯
《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潘谷西
《外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陈志华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罗小未
511建筑设计,这个科目考察个人设计综合能力,对手绘要求非常高,所以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多进行训练。我当时备考这个科目时,是从抄绘开始训练的,抄绘也是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当你还不知道如何进行设计时,学习别人的方法总是一种进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但是抄绘不在于数量而在于精读,如果你只是盲目地抄绘而不进行分析,那么你的抄绘过程只会浪费时间,显得毫无意义。同时,手绘的学习一定要尽早!我是大一升大二就开始学习手绘的,抄绘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
1、总平面布局(主入口设置、场地内部交通、硬质铺地、景观设计)
2、建筑形体分析(包括形体生成、体块组合关系)
3、建筑平面分析(包括功能布局、流线组织)
4、建筑结构分析(一般的框架结构可能分析的意义不是很大,但是对于特殊结构形式有必要进行分析学习,特别是小建筑,采用结构限定空间的时候)
5、空间操作手法(多数时候从剖面入手,考虑光线以及视线的影响)
6、其他技术(例如绿色节能、特殊的构造做法等等)
首先是建筑史的复习。建筑史和英语是同期开始的,第一轮复习从大三年级八月初到国庆节之前,主要是对参考书目的概览,一般来讲中外建筑史,各选择一到两本书作为核心,辅助其他书目来看,外国建筑史我用的陈志华罗小未的书,辅助了外国建筑史图说,以及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史我用的刘敦桢的中国古代建筑史,辅助潘谷西的中国建筑史和李允鉌的华夏意匠,以及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一轮一定要把细节性知识面面俱到的扫过一遍,尽量不留漏洞,可以不去记忆得很清楚,但是需要知道各部分知识在书的哪一章节。我的外国建筑史总结,写在了陈志华罗小未和刘松茯三本书上(这个很大程度上受母校影响,所以对刘松茯的书难以忘怀。不过这本书有很大的个体优势,就是阐述的客观事实较多,而主观性的史观表达深刻程度不够,也不是很多,很利于记忆细节性的知识。),中国建筑史总结,写在了侯幼彬的图说上,并在刘敦桢的书上补充了一部分。
这一遍的学习过程,可以不需要构造自己对具体历史的观点和认识,但是需要概括理解建筑史书上带有主观性的史观内容,有些老师的思想差异会很大,听了同济常青和卢永毅的上课录音,这个在海上艺号的老师可以直接提供,以及清华的学堂在线,你会比较清晰地掌握到各个老师对于同一建筑、建筑师以及历史的个体思考的区别。第一轮不用强调对细节性知识的记忆,只需要构建史观框架。然后开始第二轮复习,就是汇总真题,这个我在九月初就已经开始了,这是第二轮复习两大流程之一,我总结了清华13年开始的所有真题,我认为做题的量一定要大,或者你就需要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看到一道题可以想到它十种以上的出题方法及回答,我的这种能力是在大量的题目总结中形成的,外国建筑史按照时间顺序分类即可,中国建筑史按时间分类意义不大,推荐还是按照坛庙宫殿住宅园林等等的类型学分类较宜。这部分总结完成在十月中旬。总结在笔记本上,强化对出题方式方法的记忆,以及直接了解出题人的考点、重点和出题层次。
总结题目的过程中只需要做自己能力之内的可以快速查书或者总结的题目即可,有些很复杂的无法马上作答的论述题可以跳过去,以节省时间。第二轮复习的第二大流程,就是史观总结,具体总结内容就是在第一轮复习中已经写在书上的史观及个人体会,并且附加一些重要建筑及建筑师的信息,这轮复习要在史观概括规划之下,细节性的小知识点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很好记忆。很多东西看过之后真的很难忘记,或者即使忘记也可以用个人语言概括出来。我觉得就是具有了一种可以轻松进行各类名词解释的能力吧。当然,重点的重点是强化史观,总结写书人的史观,还有结合清华的老师的一些论文,总结他们的史观,然后概括提炼出有个人属性的属于自己的历史观。这个对于论述题和对比题来说是最核心的能力。这一轮之后就已经是十一月初期,大概11月8号左右,就是现场报名之前,完成四本笔记的总结。然后用一周到两周的时间不断的进行建筑史横向与竖向的串联,简单说就是,同类型建筑,横向对比,总结相同与不同点,这个对记忆有极大帮助。同时期建筑,尤其对于外国建筑来讲,对于风格史的记忆来讲,有很大意义。纵向的时间串联,就是前后的史观以及设计方法,设计出发点以及落脚点的对比,总结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探索和进步,各个时期的优劣势和发展趋势。最后一轮就是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的一个月时间了,根据前面的学习情况,查缺补漏,补充个人弱点部分(这个时候你应该很清楚自己哪里学习程度不够),然后强化对题目的记忆,并且根据第二轮的学习,总结论述题(这时候你会发现,论述题你会有很多内容可以说出来,但是有时候逻辑性不强),论述题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总结一套自己的阐述逻辑,我是通过刘松茯的那本书的阐述方法来总结论述题(就是客观内容+主观史观,客观内容包括时期,平立剖,内部空间及流线组织。主观史观包括哲学思想,设计出发点,历史观以及承上启下的作用等等)。完成论述题的总结,并且对小的知识点反复串联,做到信手拈来,这轮的工作基本就完成了。
接下来是关于建筑设计的复习攻略。首先,要关注的是建筑设计资料集,务必结合目标学校的历年题型进行阅读。资料集的第一卷为总纲,涵盖了各类规范,可以大致浏览,特别是对于本专业的学生,很多小要求都应有所了解,以确保设计过程中不会严重违反规范。特别推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一书,它详细介绍了规范内容。资料集的第04卷尤为重要,它深入讲解了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馆、剧院等文化类公共建筑类型的设计规范,对报考清华的学生来说,这一卷必须仔细阅读,并总结设计的基本规范和亮点。第05卷关于餐饮建筑,也需要有一定的了解,因为公共建筑中通常会有附属餐厅或较大的餐饮空间,需要对家具摆放有基本的掌握,资料集中对此有详细的规范说明。清华可能会考1:50的小空间家具摆放,因此类似餐饮和工作室等小型空间的设计,需要掌握家具的摆放和尺度、间距等,资料集提供了相关信息。资料集的第07卷是难点和偏点,因为它涉及医疗建筑设计,医院的内部空间与其他建筑有很大差异,尽管清华从未考过这部分,但为了以防万一,最好还是阅读这部分内容。此外,图书馆的设计也是重点,因为图书馆常作为展馆类公共建筑的一个附属功能区出现,也可能需要室内布置。
另外,考生可以关注06年的真题,其中法官培训中心的设计,看似是法院,实际上是教育类建筑,这种名称上的误导需要引起注意。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阅读资料集03卷的幼儿园和中小学校的设计,但这个内容相对较偏,是否阅读应根据个人目标学校来定。资料集中关于地铁站、候机楼、商服等建筑的内容,一般不会要求考生设计。清华的快题面积通常在4-5000平米,其他学校的可能更小。因此,过于庞大的建筑和流线复杂的建筑一般不会作为考试内容。在练习真题时,也应结合其他院校的真题,以全面掌握所有题型。
第二个准备重点是手绘,每天至少完成一张A3效果图,徒手线稿和上色应在半小时内完成。清华的A1效果图时间紧张,建议一个半小时完成,A2或更小的效果图则控制在40-50分钟。从九月中下旬开始,练习整套快题,注意时间控制,六小时内完成。在练习过程中,不断检查并改进,以节省时间。可以使用《名校考研快题设计高分攻略》和《建筑快题手绘步骤详解》两本书籍,前者用于练习快题,后者用于手绘学习。在抄绘案例时,可以加入自己的想法,进行完善。
如果对快题设计感到困难,建议参加海上艺号的设计手绘班,有专业人士指导,入门会更快。最重要的是积累经验,因为经验是时间积累的结果。快题设计也是如此,不会画时先抄绘,从简单题目开始,逐渐提高难度和速度。
考研是对学习的总结,海上艺号在考研教育领域已有十四年的经验,多位资深老师认为,如果不做好前期积累,想在短时间内考上名校几乎不可能。学习需要坚持不懈,知识积累越多,越能提高自身素质。同时,注意身体健康,保证在学习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享受学习过程。
关于报考学校的难度,一般来说,北京的学校中,北方工业大学相对容易一些。考研的难度主要取决于报考学校的城市、层次或名气,211重点大学的竞争通常较为激烈。无论报考哪个学校,关键在于备考。要有自信和努力,因为录取主要看分数。加油!
作为去年刚刚参加北建工建筑学考研并成功录取的同学,我分享一些经验。参考书目包括第四版的黑皮《建筑物理》,樊振和的《建筑构造》,以及三本建筑史书籍,罗小未的《图说》也一定要阅读。建筑大综合中的规范考试没有指定书目,但建议阅读高层防火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和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等书籍。这门考试主要依赖平时的积累。祝大家顺利考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