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技巧解析
逻辑判断题在公务员考试中常被视为难点,尽管其题量不多,却往往耗费考生大量时间。实则,解这类题目有特定的技巧,掌握这些技巧不仅能节省时间,还能大大提高解题准确率。本文将介绍解逻辑判断题的常用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详细讲解,以期为考生提供启发与帮助。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逻辑判断题主要分为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两大类。必然性推理题目相对较少,但方法性较强,涉及较多理论;而可能性推理题目数量较多,难度较大,且近年来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考查比重逐渐上升。必然性推理,又称演绎推理,指从真前提必然推出真结论的推理。前提为真,结论必然为真。包括直言推理、三段论、联言推理、假言推理、选言推理以及模态推理。可能性推理,又称或然性推理,与必然性推理相对,指前提和结论之间不存在蕴涵关系的推理,主要分为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逻辑推理的解题方法包括文氏图法、图表法、排序法、代入法、计算法、假设法、排除法、矛盾法、反对法、抽象法、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剩余法、寻找因果联系和寻找逻辑漏洞等。以下将重点介绍其中最重要、实用性最强的几种方法。代入法是常用的解题方法之一,尤其在题目信息复杂或解答思路不明时。在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的题目中,代入法都适用。在必然性推理中,当题目涉及多个条件推出结论时,常用代入法,通常采用正向代入,即将选项代入题干,若与题干矛盾,则为错误选项。例题1:甲、乙、丙三人年龄问题,甲说:“我22岁,比乙小2岁,比丙大1岁。”乙说:“我不是年龄最小的,丙和我差3岁,丙25岁。”丙说:“我比甲年岁小,甲23岁,乙比甲大3岁。”(选项略,价格浮动后为:A项代入,甲只有一句错误,乙有两句错误,不符题意,所以A项错误;将B项代入,则甲有两句错误,不符题意,所以B项错误;将C项代入,则甲只有一句错误,而乙有两句错误,不符题意,所以C项错误;将D项代入,则甲乙丙三人各有一句错误,符合题意。正确答案:D项。价格浮动后为:A项代入,甲只有一句错误,乙有两句错误,不符题意,所以A项错误;将B项代入,则甲有两句错误,不符题意,所以B项错误;将C项代入,则甲只有一句错误,而乙有两句错误,不符题意,所以C项错误;将D项代入,则甲乙丙三人各有一句错误,符合题意。正确答案:D项。)在可能性推理中,解前提型题目时,若出现多个选项能支持题干结论或四个选项似乎都不是前提的情况,考生可通过反向代入来解题。即将选项的否定代入题干,若无法推出题干结论,则该选项是题干论证的前提;反之,若不影响题干结论的推出,则该选项不是题干论证的前提。例题2:关于音乐颁奖典礼的评选方式,论点是按照摇滚、爵士等风格分别评选最佳金曲可以使音乐工作者得到更为公平的对待。四个选项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题干,为了寻找对题干论证不可缺少的假设,我们可以将选项的反命题代入其中,如果不能得出题干中的结论,则此选项即为必需的隐含假设。B项的反命题为“不是每首歌都能以该方式进行分类”,这样就造成有些歌曲无法出现在所划分的类别中,从而无法参与最佳金曲的评价,从而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因此B项是得出题干结论所必不可少的假设,而将选项A、C、D反向代入都不影响题干结论的推出,故这三个选项都不是必需的。所以,正确答案是B。(价格浮动后为:B项的反命题为“不是每首歌都能以该方式进行分类”,这样就造成有些歌曲无法出现在所划分的类别中,从而无法参与最佳金曲的评价,从而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因此B项是得出题干结论所必不可少的假设,而将选项A、C、D反向代入都不影响题干结论的推出,故这三个选项都不是必需的。所以,正确答案是B。)排除法在逻辑判断题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尤其在必然性推理中,如果题目中出现多个条件,可以首先排除掉与条件不符合的选项;排除法也可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如可以在直接推导过程中或者使用其他方法推导的过程中,边推导边排除掉错误的选项。有些题目往往在没有推导出正确选项之前就可以将所有的错误选项排除,使用这种方法,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保证正确率。例题1:关于三人职业的问题,根据题干信息,乔治是推销员,汤姆和卡尔都不是推销员,所以只能乔治是推销员,据此,可以排除选项A、B、D,所以我们很容易得出答案是C。所以,正确答案是C。(价格浮动后为:乔治是推销员,汤姆和卡尔都不是推销员,所以只能乔治是推销员,据此,可以排除选项A、B、D,所以我们很容易得出答案是C。所以,正确答案是C。)在可能性推理中,在寻找加强、削弱、解释、前提项时,可以首先排除掉与题干论证无关的选项;在寻找题干论证的结论时,除了排除掉无关项外,还可以排除掉与题干论证相矛盾的选项。此外,当一些选项说得过于绝对之时,往往也不是题干论证的结论,可以排除。例题2:关于“基因食品”的问题,题目中没有提到生病与营养的关系,所以A项为无关选项,排除;题干中明确指出核酸不可能缺,所以B项是错误选项,排除;C项说法过于绝对,把题干讨论的内容扩大到所有保健品,显然不正确,排除。因此,可以从题干中推出的只有D项。所以,正确答案是D。(价格浮动后为:题目中没有提到生病与营养的关系,所以A项为无关选项,排除;题干中明确指出核酸不可能缺,所以B项是错误选项,排除;C项说法过于绝对,把题干讨论的内容扩大到所有保健品,显然不正确,排除。因此,可以从题干中推出的只有D项。所以,正确答案是D。)当一个题目有多句话,且告诉我们有几真几假时,可以尝试寻找矛盾关系,使用矛盾法解题。互为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必有一真一假,常见的矛盾关系有以下几种:直言命题:“所有S都是P”和“有些S不是P”;“所有S都不是P”和“有些S是P”;“某个S是P”和“某个S不是P”。复言命题:“p并且q”和“非p或者非q”;“或者p,或者q”和“非p并且非q”;“如果p,那么q”和“p并且非q”;“只有p,才q”和“非p并且q”。
例题:在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描绘了一位美丽聪明的富家少女鲍西娅,众多贵族子弟纷纷向她求婚。鲍西娅遵照父亲遗嘱,通过猜盒子的方式选择未婚夫。鲍西娅准备了金、银、铅三个盒子,每个盒子都刻有一句话,只有其中一个盒子藏有她的肖像。谁能通过这些话最快猜出肖像所在的盒子,就能赢得她的芳心。金盒子上写着:“肖像不在此盒中。”银盒子上写着:“肖像在铅盒中。”铅盒子上写着:“肖像不在此盒中。”
鲍西娅告诉求婚者,这三句话中最多只有一句是真的。那么,鲍西娅的肖像究竟放在哪个盒子里?()
解题分析:题目提到三句话中最多只有一句是真的,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矛盾关系来解题。首先,我们找出互为矛盾关系的两个盒子,那么除了这两个盒子外,第三个盒子就是说假话的盒子。在题干中,银盒子说“肖像在铅盒中”,铅盒子说“肖像不在铅盒中”,两者构成矛盾关系,因此必有一真一假。由此可以确定剩下的金盒子的话是假的,即“肖像在金盒子中”。
当一个题目有多句话,且告诉我们只有一真或一假,且找不到矛盾关系时,可以尝试寻找反对关系或下反对关系,使用反对法解题。互为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必有一假,常见的反对关系有以下几种:
“所有S都是P”和“所有S都不是P”;
“所有S都是P”和“某个S不是P”;
“所有S都不是P”和“某个S是P”。
互为下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必有一真,常见的下反对关系有以下几种:
“有些S是P”和“有些S不是P”;
“某个S不是P”和“有些S是P”;
“某个S是P”和“有些S不是P”。
在公务员考试中,下反对关系较反对关系更为常见。
例题:某公司共有包括总经理在内的20名员工。有关这20名员工,以下三个断定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根据以上事实,则以下哪项是真的?()
解题分析:在找不到矛盾关系时,如果能找到具有反对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的命题也能有助于我们迅速解题。题目中特称肯定命题“有人在该公司入股”和特称否定命题“有人没在该公司入股”构成一对下反对关系,两个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由于题干三个断定中只有一个是真的,所以“总经理没在该公司入股”是假命题,由此可推出“总经理在该公司入了股”,接着又可推出“有人在该公司入股”是真的,则“有人没在该公司入股”这一命题是假的,因此可推出“20名员工都入了股”,即A项是正确的。所以,正确答案是A。
二、公务员行测一共多少题
1、首先需要明确国考考试包含哪几个模块,国考行测包含五大模块:
2、常识判断、数量关系、资料分析、言语理解、判断推理。
3、分值怎么算:常识:0.6分/题;
4、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分值:1分/题,言语理解:0.8分/题;
5、判断推理:0.75分/题(差别不会很大,可参考)。
6、申论有几种题型:综合分析、贯彻执行、材料分析归纳、写作等。
7、常识判断:25题,资料分析:10题,逻辑判断:10题,类比推理:10题,定义判断:10题,图形推理:5题,数量关系:10题,言语理解与表达:40题。
8、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考基本素质和能力与公学管理人员的职业密切相关,适合通过客观的纸笔测试的道考题,包括言语理解和表达、数量关系、判断和推理、数据分析和常识判断。
9、语言理解和表达:考生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进行思考和交流的能力,快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书面材料的内涵,包括根据材料找到主要信息和重要细节的能力;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特定单词和句子的意思;总结阅读材料的大意。
10、判断新句子是否与阅读材料的原意一致。从语境中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和目的;用词要准确、巧妙等。
11、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行政职业能力
三、公务员考试行测考多少题啊
判断推理:图形推理共计10题,每题0.5分,总分5分。
定义判断共计10题,每题0.8分,总分8分。
类比推理共计5题,每题0.5分,总分2.5。
逻辑判断共计10题,每题0.8分,总分8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共计40题,每题0.6分,总分24分。
数量关系:数字推理共计5题,每题1分,总分5分。
数学运算共计10题,每题1分,总分10分。
资料分析:共计25题,每题1分,总分25分。
常识判断:共计25题,每题0.5分,总分12.5分。
2002年起,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工作的时间被固定下来,报名时间在每年10月中旬,考试时间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周末。
省、直辖市、自治区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由各地自行决定并组织实施,部分地区每年在上、下半年各组织一次考试,全国大部分地区每年只考一次,省级以下公务员主管部门不组织开展公务员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