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不同省份对于报考公务员的应届毕业生生源要求不尽相同。例如,北京公务员考试的公告中明确指出,外地生源需是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取得留京资格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上海要求报考者为上海本地高等院校、国务院各部委所属高校(含已划转地方的高校),或“211工程”建设的地方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优秀毕业生;而广东则相对宽松,普通高中及中等院校2003年应届毕业生(非广东户籍报考者限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定向生限在定向地区报考)均可报考。
8、今年人事部在成都召开会议,强调各级人事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录用公务员的支持力度,以减轻毕业生就业压力。由此可看出,政府在公务员招录中给予应届毕业生一定倾斜。换言之,作为应届毕业生,拥有更多考公务员的机会,因为许多职位仅限应届毕业生报考。一旦身份转变为社会人员,机会就会大大减少。
9、中央公务员考试包括笔试(公共科目、专业科目)和面试。公共科目笔试根据A、B类职位分为不同科目。A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和《申论》;B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B),专业科目笔试和面试时间由招考部门自行通知。
10、地方公务员考试科目由各地自行设定,一般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科目各异,如北京考《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公共基础知识》;上海和广东考《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申论》;浙江省笔试科目为《综合基础知识》和《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报考地方公务员考试的考生需查阅当地政府公布的招考简章,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11、自2002年起,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员招录工作时间固定,报名时间固定在每年11月第一个星期六,考试时间固定在每年12月第三个星期六。
12、地方公务员考试时间差异较大,每年招考时间也有变动,一些省份甚至有春、秋季两次考试。此外,政府还会组织选调干部到基层的考试,部分部门还会单独招考。除了省里考试,各城市也有零散的考试。
13、报考各类公务员考试不受次数限制,只要时间不冲突,可以参加多次公务员考试。包括中央公务员考试、学校所在地公务员考试、生源地的公务员考试,以及一些对生源无限制(如广东)的省份、城市的公务员考试。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均可参加,因此,考公务员之路较为宽广。
14、报考公务员需符合一定条件。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第十四条,报考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5、(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享有公民的政治权利。
16、(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
17、(三)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18、(四)报考省级以上政府工作部门的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报考市(地)级以下政府工作部门的文化程度由省级录用主管机关规定。
19、(五)报考省级以上政府工作部门的须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国家有特殊规定的除外。
20、(六)身体健康,年龄为三十五岁以下。
21、(七)具有录用主管机关批准的其它条件。
22、《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中明确了报考公务员的基本条件。在具体工作中,还有一些否定性条件。凡具有这些否定性条件的人不能报考公务员。它们主要包括:
23、第一,曾受过刑事处罚、劳动教养或行政开除处分的。
24、第二,曾因贪污盗窃、行贿受贿、泄露国家机密等原因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
25、第三,正在接受审查或受过处分未解除的。
26、第四,参加与“四项基本原则”相悖的组织或活动,存在严重问题的。
27、除了政治条件外,报考者还需满足招考部门规定的体检要求。
28、公务员招考按各级人事部门统一部署开展,具体步骤各地及各部门有所差异,以主管招考部门的规定为准。一般来说,公务员招考包括以下步骤:
29、公告(简章)内容包括:招考单位、职位、专业、人数、资格条件、报名方式、考试科目、内容、报名及考试时间和地点等。
30、网上报名者需先在网上填写相关资料,然后打印出来,在规定时间携带相关证件,到指定地点进行资格确认。
31、现场报名者需到指定报名点办理报名手续。考生一般需携带以下报名材料:应届毕业生持本人身份证、学生证、《应届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成绩单、近期正面免冠照;其他人员持本人身份证、户口本、学历证和有关证明材料以及本人近期正面免冠照。
32、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笔试一般统一命制试卷、统一考试时间,并统一组织阅卷评分。
33、对笔试合格的考生,根据笔试成绩高低顺序,按招考职位拟录用人数1:3的比例确定面试对象,面试时间会有差异,届时会有通知,并在相关网站公布。
34、对面试合格的考生,按笔试、面试成绩各占50%的比例合成总成绩,依总成绩高低顺序,按照招考职位拟录用人数等额确定体检、考核人选。体检不合格者,按成绩高低顺序依次补上。
35、根据考生总成绩高低顺序和体检、考核结果,分类择优拟定录取人选,报省人事部门审批。
36、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试用期为1年。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正式任职;不合格的,取消录用资格。
37、在决定报考后,考生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考试和复习。对于公务员考试,似乎不能用难与不难来界定。关于这类考试,最普遍的反映是题目并不深,但要求答题迅速、知识面广。
38、考试要求考生快速准确地给出答案,这正是公务员所必备的基本素质。知觉速度与准确性部分正是为集中测试考生应答速度而设,考生在10分钟之内需完成60道题。这部分题只要给予充足的时间,小学生也能全做对,但要求10秒钟完成一个题,一般人只要做对40个就不错了。要把这部分试题答好,需要较强的快速反应能力,这让众多久经沙场的学子措手不及。很多考生出来后都感慨:“题目并不难,只要给我足够的时间。”
39、另一方面,注重考察知识面一直是公务员考试的一大特征。例如,在北京市公务员考试考完的当天,北大BBS上还有考生询问考题中出现的“以铜为镜、以史为镜、以人为镜”出自何人。公务员考试中有很多知识要求与实践相结合,有一道题要求考生把“空房率高居不下、立交桥建成、房价上涨、小区建成、车辆被迫让行”五个步骤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这道看似简单的题让不少考生迷惑不解。
40、因此,公务员考试并不一定与平时成绩挂钩。平时成绩不突出的考生有时能一鸣惊人,因为它并不考专业知识,只是考察一些基本能力。这些能力需要平时积累,但考前复习题型熟悉和掌握一些基本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41、例如,《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考试内容包括常识判断(涵盖政治、经济、法律、管理、人文、科技等)、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五个部分。常识判断部分的内容可以提前准备,其知识点可归纳如下:
42、一、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和当年国内国际重大时事。
二、经济:深入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三、法律:掌握法学基础理论、宪法、行政法、经济法和民法的基本常识;
四、管理:研究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在那些大家都容易得分的内容上,我们应当做好充分的复习,避免在简单的知识点上失分。公务员考试的内容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复习计划的安排也存在较大差异:有的人埋头苦读数月,而有的人甚至题目都没接触过就参加了考试(不过此类“天才”似乎并未分享过他们的成功之道)。考前复习的关键在于熟悉各类题型,提升答题速度。大多数考生在决定报名后开始购买复习资料,复习周期大致为一到两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