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考考试科目和内容
1、国考考试科目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
2、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包含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推理判断、资料分析五个部分。
3、申论考试通常提供4-6篇资料,要求考生在阅读后以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思考并解决问题,着重考察文字阅读和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4、专业科目根据报考专业不同,涵盖财经类、法律类、计算机类、人民警察类、外语类等。
5、考生需明确考试重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公务员考试大纲明确了考试的基本知识面和考察要素,并对各要素进行了详细解释和相关题型介绍。例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考查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全面阐述了这一要素的含义,即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判断能力。
6、考生应使用公务员考试真题进行模拟练习,找出知识短板,查漏补缺。在复习过程中,充分利用真题资源,从实战出发,经常自我检测,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关键、查漏补缺,最终完善知识体系,丰富知识门类,提高应试能力。
二、公务员考试科目和内容概述
1.公务员考试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行测科目内容涵盖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申论科目主要测查从事机关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
2.公共科目笔试内容分为五大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侧重法律知识运用)、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考试范围和题型,每次考试启动时都会同时发布公共科目考试大纲,考生可参考。
公务员考试科目包括笔试和面试,无论是国考还是省考,笔试科目都包括《行政能力测验》和《申论》,面试环节通常为结构化面试,常见题型包括背景性问题、行为性问题等。公务员考试难度较高,取得理想成绩并不容易。
三、国考科目和内容解析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入口已于10月25日开通,笔试时间定于12月3日、4日。关于国考科目和内容,以下是相关知识的分享。
国考考试包括公共科目笔试、专业科目考试和面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包含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考试内容体现分类分级原则。
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申论为主观性试题,满分均为100分。公共科目笔试试卷分为三类,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职位。
特定岗位的报考者,如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等部门的外语职位,还需参加外语水平测试。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报考者,还需参加专业科目笔试。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是所有考生必考科目,专业科目则根据岗位需求而定。公务员考试主要考察考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只有笔试成绩优异者才能进入面试环节。
国考报考者需具备中国国籍,年龄在18至35周岁之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可放宽至40周岁以下),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身体健康,具备岗位所需的工作能力。
以上是对国考科目和内容的全面解答。
四、国家公务员考试科目列表
国考全称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考试科目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这两科属于公共科目,部分岗位还需考第三科《专业知识》等。人民警察和执法类还需加考《体能测试》。除公共科目外,笔试结束后,所有岗位都需要进行面试。
国考行测科目包括:
1.常识判断:25题,每题0.5分,共12.5分;
2.数量关系:20题,每题1分,共20分;
3.言语理解与表达:40题,每题0.6分,共24分;
4.资料分析:20题,每题1分,共20分;
5.判断推理:35题,图形推理每题0.5分,定义判断每题0.8分,类比推理每题0.5分,逻辑判断每题0.8分,共23.5分。
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题型主要包括归纳概括、提出对策、综合分析、贯彻执行和申发论述等。
以下岗位需要参加专业科目考试:
1.报考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央编译局、外交部、文化部、商务部、国家旅游局、国家外国专家局、全国友协、中国贸促会等部门,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朝鲜语(韩语)、葡萄牙语等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人员,还将参加外语水平考试。
报考我国银监会及其分支机构和证监会及其分支机构的特定专业岗位,以及报考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岗位的应试者,需额外参加专业科目考试。具体考试大纲信息,请访问考录专题官方网站进行查询。若该职位要求进行专业科目的加试,相关职位信息页面将在“是否加试专业科目”一栏中明确标注“是”或“否”。请注意,文中提及的价格已根据要求进行了上下浮动10%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