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专业近期备受关注,海天跨考特此为您概述该专业概况,助您做出明智选择。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涵盖四大经典二级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以及车辆工程。各学科各有特色,优势互补,近年来在机械类考研领域表现突出。
一、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新面貌,就业面广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门研究机械制造理论、制造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和先进制造模式的学科。该专业融合各相关学科最新发展,使制造技术、制造系统和制造模式呈现出全新面貌。毕业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及实验技能,熟练阅读外文文献资料,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写作能力。就业方向广泛,薪酬待遇优厚。
二、机械设计及理论——潜力大,等待厚积薄发
机械设计及理论是对机械进行功能分析与综合定量描述与控制的基础技术学科。该专业培养从事机械设计、机械系统性能分析、系统仿真优化和相关理论研究的高级人才。毕业生具备扎实的力学、机构学、强度理论、流体力学理论等基础知识,以及CAD技术、计算机编程、机械参量测量、信号处理、微处理器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就业方向包括国家科研单位、外资、民营企业等。
三、机械电子工程——双选择,机械VS电子
机械电子工程是一门将机械学、电子学、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有机融合的综合性学科。毕业生主要从事机电系统研究、开发、应用及教学工作。就业方向广泛,主要集中在东北、山东、湖北、江苏等机械发达地区。
四、车辆工程——新热门,交叉学科
车辆工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涉及动力、控制、电子、计算机、信息、材料、能源等学科领域。毕业生可从事与汽车工程有关的设计、制造、实验、运用、研究与汽车营销等工作。就业方向广泛,主要集中在吉林、同济、清华大学等高校。
五、过来人答疑
针对考生关心的问题,海天跨考走访了北京科技大学机械专业毕业生,就考研和就业问题进行采访。以下为部分采访内容:
1. 机械类考研科目有哪些?录取分数线高吗?
答:机械类考研科目有政治、外语、数学一和专业课。不同学校所设置的专业课不同,具体可查看所报考院校的网站。机械专业隶属工科类,国家线不高,录取线相比热门专业也低得多。
2. 机械类专业研究生的就业前景如何?
答:机械类专业研究生就业前景广阔,可进入汽车领域、信息、自动化等领域。同时,机械专业学生继续深造的空间也很大。
3. 机械类专业毕业生大多到哪些地方工作?
答:机械类专业毕业生有的去机电类的高新技术公司,有的去大中型国有制造型企业,还有的去研究所、中小型私营企业等。从地域上看,主要集中在京、沪等大中城市或广东沿海地区。
转自某考研辅导班,仅供参考。
国防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考研心得分享
我毕业于湖南省内的一所一本院校,所学专业与车辆工程相关,并非纯粹的机械工程或机械设计基础专业。本科期间虽然接触过机械相关课程,但考研准备始于大三下学期。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终于成功被国防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硕专业录取。现在,我将我的考研经历与大家分享。
1. 择校与定专业
我选择了国防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硕,原因众多。首先,国防科技大学作为老牌985工程大学,以工科实力著称,其机械工程专业在全国排名靠前。其次,学校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市中心和平区,地理位置优越,相较于多数学校位于城市郊区的情形,这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更为宜人。
机械工程专硕每年沈阳校区招收近200人,招录比约为1:1.2,因此,只要通过复试,基本就等于被录取。学硕每年统招约60人。专硕与学硕的区别并不大,选择专硕并不意味着无法读博。由于许多人认为专硕较易考取,东大机械专硕考数学二、英语二,复习起来相对轻松,但竞争压力并不亚于学硕。2022年考研中,专硕录取分数线至少为360分,学硕至少为330分。因此,选择学硕或专硕并非决定是否成功的关键,关键在于同学们考研的耐心和决心。
2. 初试经验
考研数学:考研者,得数学者得天下。数学是决定考研成绩的重要因素。数学题要么对要么错,因此,数学复习宜早不宜迟。我建议在1月份假期就开始复习,我是在4月份开始复习的,相对较晚。我使用的教材是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共660题。复习全书要通读,例题要练习,不懂的先思考,再查阅答案。
数学的大忌是动不动就翻看答案,不动脑思考。冲刺阶段,推荐使用李林的押题卷,其次是李永乐的330题和张宇的押题卷。模拟时,如果能将李林的押题卷答到120分左右,数学成绩应该不会低。
考研英语:英语也是需要早早开始复习的科目。首先,背单词是关键。推荐使用墨墨背单词app,选择考研英语单词书。阅读是英语得高分的关键,因此,要大量做题,多背范例作文。
考研政治:政治复习可以稍晚一些。推荐米鹏老师的课程,5月份可以做肖秀荣的1000题。9月份后开始背大题,肖4肖8出来后开始背诵。
考研专业课:824机械工程理论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考试内容较多,包括一些本科未接触过的概念和章节。建议用7个月以上的时间准备专业课,推荐的参考书包括李树军主编的《机械原理》等。如果复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考虑报辅导班,如新祥旭考研全科一对一私人订制VIP辅导课程。
专业课复习策略
在准备专业课考试时,首先应对教材进行全面的浏览,随后根据学校发布的考试大纲,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特别是对于考试中可能会涉及的重点章节,应进行深入的复习。对于那些不常考或不考的章节,则不必投入过多时间。以935机械设计基础为例,之前学硕与专硕的考试分为935A卷与935B卷,但自2018年起,两种试卷已合并为一张试卷。
为了更好地准备考试,首先要熟悉试卷的题型和分值分布。参考教材包括《机械设计基础》杨可桢版和《课后习题解答》。建议先完成基础教材的复习,并对重点题型的课后题目进行练习。在后期复习中,可以从历年真题入手,包括专硕试卷和学硕试卷。对于较早的试卷,可以在翻阅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练习;而对于近几年的试卷,则可以当作模拟试题进行练习。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将易错点或重要题目摘抄出来,以便考前回顾。
复试经验分享
在2021年的考研中,复试分数线为329分,而到了2022年,分数线已上升至350分以上。这表明考研竞争日趋激烈。然而,东大的招录比例为1:1.2,这意味着只有少数人会在复试中被淘汰。因此,一旦进入复试,就意味着你已经非常接近成功。
东大之前的复试内容是选择4本书中的2本进行考试,但今年改革为指定互换性和机械制造。即使没有指定,这两本书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机械制造主要涉及读书和做课后题,以及了解一些理论知识。互换性也是如此,当你理解了这些内容后,你会发现这本书其实并不难。
近年来,复试通常采用线上方式进行。考生需要准备一段机械相关的英文翻译,以及两本指定书的简答题和设计类大题。设计类大题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机械机构(如棘轮机构、凸轮机构)来设计一个能够满足要求的设备。
复试过程中,几个老师会坐在教室里,你的紧张表情会清晰地显示在大屏幕上。因此,大家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紧张。其实复试并不复杂,老师们都喜欢回答清晰、端庄的学生。即使你对某个问题不是很清楚,也要勇于回答,但不要随意猜测。如果你实在不确定答案,可以向老师说明,并表示会在面试结束后查找答案。在复试过程中,表情也要保持自然、冷静。老师们一天都在教室里,可能已经听腻了你的声音,他们更关注你的现场表现。如果你能够自然、大方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给老师们留下深刻印象,那么你成功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建议与鼓励
最后,我希望大家能够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一旦决定了要报考哪个学校,就要全力以赴,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目标。心态非常重要,无论是数学题还是英语阅读,现在开始学习都不算晚。考前发现的问题,只要解决,就不会成为问题。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取得满意的成绩,成功上岸,开启硕士生涯的新篇章!
《机械设计基础》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参考书目:
《机械原理》(第七版)郑文纬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机械设计》(第八版)濮良贵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一、考试方式与题型
考试方式:闭卷考试。
考试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分析题。
二、考试要求与内容
要求:掌握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工程应用题的能力。
1、机械原理部分
2、机械设计部分
深入理解带传动的工作机制、种类、长处与不足以及使用领域,熟悉V带和带轮的构成及其标准规格,掌握带传动的张力调整方法与装置,以及带传动的力分析、应力分布、弹性滑动与打滑的基本理论。精通带传动的故障模式、设计原则、V带的设计计算及参数选择原则。此外,掌握链传动的工作原理、种类、优缺点及使用领域,了解滚子链的标准、规格和链轮的结构特性,熟悉滚子链传动的故障模式、设计原则、参数选择原则及设计计算方法。
关于齿轮传动,需掌握不同环境下的齿轮传动故障模式及对应的设计计算标准。精通齿轮传动的力分析技巧,准确判断齿轮传动过程中轮齿所承受的各分力大小与方向。理解为何齿轮计算中使用计算载荷而非名义载荷,并了解载荷系数的物理意义及其影响因素。熟练进行直齿圆柱齿轮的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和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掌握力学模型、应力类型及其变化特性,以及公式的推导思路、参数意义和公式应用注意事项。了解斜齿圆柱齿轮与圆锥齿轮的强度计算,以及齿轮的精度、材料、结构、润滑和效率。
在蜗杆传动方面,了解其特性、类型及用途,熟练掌握阿基米德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故障模式、力分析、强度计算。能够合理选择蜗杆蜗轮的材料,并了解热平衡计算及散热问题。
对于轴系零部件,以下为具体要求:
1. 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
熟练掌握滚动轴承的代号及其故障模式,能够正确选择轴承类型,并熟练进行轴承承载能力的校核计算,包括疲劳寿命计算及静强度计算。能够合理进行滚动轴承部件的组合设计,既能识别结构错误,又能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构思轴承组合结构图,了解滚动轴承的润滑和密封。掌握滑动轴承的类型、特性、应用场合,了解整体式及剖分式滑动轴承的结构特点,熟悉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了解轴瓦材料的基本要求及各种润滑方法的特点。
2. 联轴器和离合器
掌握常用联轴器、离合器的主要类型、结构特点、工作原理、性能、选择与计算,了解联轴器和离合器在功能上的异同点。
3. 轴
了解轴的用途、类型、特性及应用,熟练掌握轴的结构设计方法和强度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