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河北省退休金上调方案详解
2023年河北省退休金上调方案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定额调整。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办理退休手续的人员,自2025年1月1日起,每人每月将增加基本养老金70元;
2、挂钩调整。企业退休人员根据缴费年限,每满一年增加1.3元,同时按本人年12月份基本养老金的6%增加。对于按规定办理退休、退职手续的人员,按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核定的月基本养老金为基数计算增加额;
3、特殊人群倾斜调整。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年满65周岁的高龄退休人员,将根据年龄段增加基本养老金,例如年满65周岁不满70周岁增加20元,年满70周岁不满75周岁增加25元,以此类推,年满90周岁以上增加60元。
领取养老金需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工人年满50周岁,女性干部年满55周岁。对于从事特殊工种的人员,退休年龄可适当降低;因病或非因工致残丧失劳动能力者,退休年龄也有相应规定;
2、累积缴纳养老保险费满十五年。
养老金是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的重要来源,是根据个人贡献和社会养老保险资格按月或一次性支付的保险待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职工应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可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选择继续缴费至满十五年,或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二、2025年工资改革新方案
2025年,事业单位在职员工的基础工资将在原有基础上上调5%~15%。
事业单位员工的基本工资包括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根据岗位职责的不同,如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技术岗位,工资标准也有所差异。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薪资上调比例也可能有所区别。
事业单位员工薪资上调后,将进一步提高整体收入水平,使工作更加稳定。长期在偏远山区和贫困地区支教的人民教师将获得额外的补贴。
2025年工资改革对退休公务员的影响:
1、并轨结束与新计算方式:自2014年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来,设定了10年的过渡期。2025年10月过渡期结束后,新退休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将不再按照旧有的退休金计算办法,而是采用与企业职工相同的养老保险制度来计算养老金。
2、养老金重算补发:在过渡期最后一年(即2025年),部分地方会集中对“退休中人”进行养老金的重新计算和补发工作,确保他们的养老待遇得到合理衔接。
3、待遇调整机制:改革后,退休公务员的养老金待遇将更多地与实际缴费年限、缴费基数以及个人账户积累等因素挂钩,更强调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
4、职务职级因素变化:对于临近退休前几个月被提拔的公务员,其工资改革后的影响取决于新的养老金计发规定。
三、2014年公务员工资调整方案回顾
2014年公务员工资改革:具体工资分配制度
办事员2800元;科员3000元;副科级3100元;正科级3300元;副处级3600元;正处级4000元;副厅级4400元;正厅级5000元;副部级5500元;正部级6000元。
办事员三年按科员对待;科员五年按副科级对待;副科级十年按正科级对待;正科级十年按副处级对待;副处级十年按正处级对待;初次套改以累计年限对应的职务待遇确定基本工资。
每年增加60元,按虚年计算,按月发放。三年一调。
每月300元,年度考核不合格者次年1月停发,直至考核合格的次年1月继续发放。三年一调。
1、车补,随工资每月发放,标准=基本工资÷5,逢一进十。
2、取暖补助,一年发放一次,标准=基本工资÷3,逢一进十。
3、出勤补助,正常上班每天30元,无顾不至每日扣发30元,经单位领导批准的病假、事假和国家规定的节假日等0元。三年一调。
4、山区补助,农村和山区公务员享受山区补助,标准=基本工资÷10,按月发放,三年一调。
5、地区差别补助,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地区差别工资。
除养老、医疗补助按现行政策执行外,公积金、独生子女费等一切现行补助全部废止。
五、新参加工作人员基本工资确定方法:高中、技校、中专以办事员确定;大专以科员确定;本科以副科级确定;硕士以正科级确定。
六、退休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退休生活费=退休前工资×80%。三年一调。
2014年公务员工资改革:新一轮公务员工资改革已明确目标和方向
根据2013年2月国务院转发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工作任务,胡颖廉就新一轮公务员工资改革方向表示,此次改革的重点应是提高基层公务员待遇,具体做法有两点,一是规范公务员地区附加津贴制度;二是完善职务和职级并行的薪酬制度。
“公务员队伍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支撑,基层公务员更是上情下达的关键环节”,胡颖廉认为,规范公务员地区附加津贴制度,能够有效解决地区差别不合理的问题。现实中,省与省之间最高和最低津补贴相差可达3至4倍,同一省内不同地区也存在差距,不仅挫伤了积极性,也直接影响行政效率。
其次,为了进一步完善职务与职级并行的薪酬体系,我们需在“晋升官职”的单一道路上,开辟“职级晋升”的新路径。在这方面,深圳堪称全国典范。作为人社部批准的全国聘任制公务员制度试点,深圳在2007年和2009年分两批共招聘了53名聘任制公务员。自2010年1月1日起,深圳规定所有新进入行政机关的公务员,都必须实行聘任制。同时,深圳正式推行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将公务员分为综合管理、行政执法和专业技术三类,并为后两类建立了独立的职务序列,使得工资待遇与行政职务级别脱钩。
胡颖廉对未来的公务员工资改革抱有期待,他表示:“新一轮公务员工资改革将继续秉持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更加注重公平正义,并在制度设计上寻求突破。”
据一位不愿具名的人社部专家透露,去年人社部已对各省公务员津贴补贴发放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下一步,人社部将制定严格的公务员津贴补贴方案,在降低津贴补贴在公务员工资占比的同时,实现津贴补贴的透明化。
该专家表示,新的公务员津贴补贴方案出台后,基层公务员群体将直接受益。对于中西部、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公务员,国家将提高津贴补贴标准,从而提高中西部地区公务员的整体工资收入水平。
我国现行的公务员工资制度主要依据2006年实施的《公务员法》、《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等政策法规。公务员工资由基本工资和津贴补贴组成。基本工资标准全国统一。公务员职务越高,相应级别就越高,基本工资也越高。从国务院总理到乡镇一级政府的科员、办事员,共分27个级别。基本工资最高与最低的比例为12:1。
公务员工资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津贴补贴部分。据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的调查,目前国内公务员工资收入中,基本工资占比约为30%,其余部分为各种津贴补贴。各省之间,公务员的津贴补贴标准不一致,最高与最低省份之间的津贴补贴差距有3-4倍。同一省内不同县市的公务员津贴补贴差距也很大。有的省内公务员津贴补贴标准多达32个,最低和最高相差1.5万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