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公共管理考研经验分享一、考研择校经验选择吉林大学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吉林大学作为985高校,与我的本科211院校相比,在求职时更具竞争力;其次,吉林大学的公共管理学科评估为B+,专业实力雄厚,我认为选择研究生院校应注重专业实力。吉林大学公共管理的报录比大约在6比1、5比1左右,招生人数较多,专业课参考书在2021年之前为三本,2021年减少至两本,参考书较少,专业课题目常规,且评分较为宽松,在985院校中相对容易考取。接下来,我将介绍东北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的基本情况。该专业在2018年之前按专业招生,包括行政管理、社会保障、教育经济与管理和土地资源管理;2019年改为大类招生,录取后分方向,包括行政管理、社会保障、教育经济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和公共政策;2020年仍为大类招生,但招生方向由5个减少至3个,取消了社会保障和教育经济与管理。近三年的报录情况分析如下:2018年,4个专业统考报名总人数310人,录取48人,报录比6.46:1;2019年,统考报名人数304人,录取总人数56人,报录比5.43:1;2020年,招生计划49人,最终录取55人,包括4位少干和专项计划的同学。初考经验政治备考:1.基础打好(9-10)观看徐涛老师的强化班课程,并阅读徐涛老师的《核心考案》,强烈建议选择徐涛老师的课程和相应书籍。不建议同时使用肖秀荣老师的书籍和徐涛老师的课程,因为课程顺序和书籍内容不一一对应,需要翻找,浪费时间且影响心情。另外,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是必备的。听完一章徐涛老师的课程后,应立即完成对应的题目,以帮助记忆和巩固。千万不要拖延,等到别人开始二刷时才着急,匆忙赶进度会导致质量低下,什么都没记住。2.巩固提高(10-11)使用徐涛的《背诵手册》和肖秀荣的《1000题》进行二刷。《1000题》二刷非常重要,可以在二刷中巩固一刷中未记住的内容。在《肖八》出来前,如果有时间,非常建议进行三刷。《背诵手册》建议制定计划,每天背诵一定页数,根据个人时间安排进行。3.考前冲刺(11月底-考前)主要使用《肖八》和《肖四》。今年肖秀荣老师的选择题被反压,但大题大部分都命中,所以今年大家还是要以打好基础为重点,不要过分依赖压题(毕竟没人知道考务组的老头们会给大家怎样的惊喜)。打好基础是12月前的事,12月后还是要以肖八选择题、肖四选择题和大题背诵为主。英语备考:1.单词部分:单词是学习英语的基础,所以千万不能偷懒,从备考开始就要一直背!背诵的本质其实是对同一知识的反复记忆,所以,如果想要牢记,可以按照艾宾浩斯记忆法进行,每天按时复习前几天的单词。如果你喜欢纸质书,可以根据艾宾浩斯曲线,在纸上规划好单词数量。不过,我更推荐使用恋恋有词背单词,有一点不能变:每天复习的任务一定要完成。每天背的量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可以每天100-200个。到最后肯定有十几个到几十个单词会弄混,到时候专门摘出来写在便利贴上反复看,也可以直接无视。2.语法长难句部分:只有学会了语法、长难句,才能初步读懂文章,才能对文章进行拆解;而且学完语法长难句,后面做题真的能事半功倍。语法长难句这块,我自己看的是刘晓艳老师的课程,很清晰明了。视频内容可以在网上搜索,可以1.5倍速或2倍速播放,提高效率。3.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部分:当你单词和语法熟练掌握之后,基础、甚至是中等难度的文章和语句拆析基本就没什么问题了。考研是一个选拔性的考试,有难的和考研逻辑分析能力题,我们也需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阅读推荐唐迟讲的阅读课程。需注意:一定要留出最近3年的三套题不做,在最后一个月里,每周做一套,下午全部做完,培养做题的感觉。4.新题型和翻译部分翻译属于吃力不讨好类:你会的单词和句子,你现在就能翻译出来,但难就难在要翻译的内容一般像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你想要把这么长的句子理顺、写美,等于是想让自己变成一个英语大佬,这里面的时间精力太大。而考研是一个追求效率的学习过程,所以我的应对政策就是我能翻译的点就写出来,放上去,一大段的,能翻译几个部分就写几个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不连贯也不管了,就「踩点拿分,这样的话4、5分应该是有的。如果你想要啃,再加上现在时间还充裕,你可以去看下别的答主的翻译方法,我当时时间很紧,所以没有吃透这部分。新题型可以跟一些老师的课程,跟着老师走就可以。比如刘琦老师,可以多听几个老师的课程,选取适合自己的方法做题。5.作文部分:推荐潘赟老师。潘老师的“九宫格作文法”yyds!只要是考过研的学生,基本上都听说过这个写作方法。她的作文课程也是教你如何掌握应试技巧,英一英二大小作文的框架如何搭建,反正作文拿基础分是没问题的。但是如果想拿高分,还是得自己多积累语料库,这样才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关于吉林大学初试科目,主要是615公共管理理论和819公共管理专业综合。参考书目主要有:1.《公共经济学》:高培勇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公共财政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以上两本教材结合看,根据大纲看就可以。3.《公共管理学》:张成福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行政管理学》:夏书章第6版,中山大学出版社;郭小聪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第5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6.《电子政务》:徐晓林,杨锐第二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7.《西方行政学说史》:丁煌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关于考研复习,五六月份我主要以英语为主,包括背单词,看一些网课,学习一些语法等,单词我看的是朱伟恋恋有词,网课老师主要是刘晓燕老师和田静老师。在学习单词、语法的同时要着手做真题,研究出题规律和风格,我考研做的真题是张剑的黄皮。每年都有同学总分很高,但因为英语没过线所以遗憾的不能上岸,因此要高度重视英语的学习,日积月累。同时开始浏览专业课的内容,大致有一个方向,熟悉内容;暑假的时候开始跟政治,我主要看的是徐涛老师的网课,徐涛老师讲课不会让人觉得枯燥无味,所以学政治是我每天最开心的时候,哈哈。
在暑假期间,专业课的内容本应已经掌握在胸,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直至九月份开学才正式开始专业课的背诵。时间紧迫,加之学校对专业课书籍的调整,新增了《社会研究方法》和《电子政务》两本参考书,并对大纲范围进行了修改,这使得我的复习压力倍增。因此,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了专业课的复习中。
对于新增的两本书籍,《电子政务》的考察较为灵活,在试卷中所占分值约为30分,平时需要多关注电子政府、电子政务的相关内容。而《社会研究方法》则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尤其是计算题,它在2022年的试卷中所占分值为50分,因此需要特别重视。在学习《西方行政学说史》时,由于涉及大量人物思想,背诵任务繁重,建议记住一些关键词,以此为线索展开记忆。《公共财政概论》在2022年的大纲中,只需根据大纲背诵前三章。
我个人喜欢做笔记,因此会在复习时梳理每一章的脉络,以便在背诵的同时加深理解和记忆。需要注意的是,后期要密切关注大纲的调整,及时调整复习方向。从11月份开始,我开始学习英语作文,主要观看石雷鹏老师的视频,他的独特开场方式让我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轻松愉快。
总结:
1. 不要过分执着于某个知识点,要快速多遍背诵。
2. 理解记忆,避免死记硬背,明白意思后背诵会更快,如果实在背不下来,可以记住关键词,按自己的理解回答。
3. 框架很重要。
4. 分析真题,总结考点频率,有些考点几乎每年都会考。
5. 多练真题,熟悉答题点。
6. 学会用自己的话表达。
7. 总结万能答题模板术语。
8. 把握考试时间,提前算好每道题目的用时,做到心中有数,考前进行模拟练习。
复试备考经验:
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部分要认真准备,即使分数较高也不要轻视,仍需全力以赴。面试部分可以通过尚硕辅导机构的学姐进行一对一辅导,提高成功率。面试前要适应面试环节和氛围,减少紧张情绪。
人生是一条单行道,没有后退的可能,也没有必要后悔。在努力的过程中,曾经的困惑和挫折都将化为前进的光芒。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即使别人看不到,也不能忘记它的存在。如果结局不如预期,就在尘埃落定前奋力一搏。
其他建议:
1. 错题越多越好。平时多暴露问题,总结经验,考场上才能减少错误。
2. 管好自己的学习,不要过分关注他人。
3. 尽人事,听天命。
给学弟学妹们的鼓励:
考研之路不易,要学会努力和坚持。不要盲目跟风,要有自己的判断。考研过程中,如有条件,最好有一个研友,以便在压力时倾诉。一旦开始,不要轻易放弃,咬紧牙关,成功就在眼前。学弟学妹们,加油!
考研经验分享:
我所报考的是马理论,学校考试科目为694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和89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参考书分别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版。复试线为342分,最低分346分,最高分434分,平均分约380分。复试过程公平公正。政治复习主要使用肖爷爷的书籍,英语直接跟网盘课,专业课内容多,分值大,参考书较少,考试较细。建议找到认识的直系学长学姐,了解考试重点。我报名了浩学考研机构,50多课时不到1万元,性价比高,服务优质。
如何寻找考研专业课一对一培训机构:
1. 利用身边资源,如老师或研友介绍,了解机构的优缺点。
2. 选择师资力量雄厚的机构,好的老师能提高学习动力,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在报名课程之前,通常会对各家的口碑进行搜集,每个人的评价各不相同,难以辨别其真伪。最为关键的是亲自去体验和感受,只有适合自己的课程才是最理想的。
不妨询问是否可以试听课程,试听是您直接接触课程的有效途径。通过试听,您可以了解课程的具体内容、教师的教学风格,甚至有机会接触到正在接受培训的学员,从他们那里了解对课程和机构的真实感受。
深入了解教学服务流程,判断机构是否提供班主任、学习管理师、全程督导服务以及报考指导服务。这样可以帮助您避免自行摸索报考流程的繁琐,节省时间和精力,让您能够更专注于学习,安心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