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成功跨过考研这道关卡,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我的考研历程!
一、选择学校的理由
1. 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拥有近60年的历史,其前身是1946年创办的广东省文理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2000年,外语系与大学英语部合并,成立了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学院下辖英语系、日语系、俄语系、翻译系和大学英语部,设有英语、日语和俄语三个本科专业,以及7个硕士点、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其中,英语师范专业被认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英语专业也入选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经过近60年的发展,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设有英语师范、日语、英语外事、俄语四个本科专业。英语师范专业是广东省名牌专业,英语教育学是广东省重点课程。学院拥有课程与教学论(英语)博士点,以及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硕士点。外文学院研究生教育秉承前沿性、拓展性和实践性的研究理念,形成了“英语教育理论与应用研究”、“语言学理论与应用研究”以及“文学、文化与翻译研究”三大稳定发展方向。外文学院也是广东省中小学外语教学研究会、广东兵库日语教育中心的所在地。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实现师范性和学术性相结合,教学与科研并重,力求在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上取得显著提升,同时在招生规模和办学效益上实现较大发展。学院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外语教师,并响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了众多外语专业人才。目前,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拥有博士生6人,硕士研究生70人,本科生742人,进修生22人,成人教育本科、专科生1867人,总计2707人。
2. 我的本科就读于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很多人可能都没听过。作为广东人,我在择校时主要考虑了广东的学校(家乡情结+就业前景)。我对比了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加之我在广州大学有朋友,以及周围有人在备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我对广州的学校比较了解,最终选择了华南师范大学。
二、备考过程
1. 政治
(1)强化阶段
考研政治的学习,我认为不需要分基础阶段。这个阶段,你需要准备的书籍包括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和《1000题》,徐涛的《核心考案》也是不错的选择,经济条件允许的话,两本都购买也无妨。
时间安排:每天大约1小时
复习方法:第一轮复习建议从八月份开始,最迟不超过九月份。按照马原-史纲-毛中特-思修的顺序,每天观看一到两节强化视频课,在《精讲精练》上标注重点,通读课本并完成《1000题》,对照答案,用记号笔标出错题,以便下次复习时只做错题。
在刷《1000题》的过程中,建议使用小程序或Anki辅助刷题,Anki的肖秀荣1000题牌组网上很多,最新版1000题牌组也会很快推出,可以关注微博或闲鱼上的资源。刷题小程序也很方便,稍微投资一些或者免费版本也是有的。
这两个工具的最大好处是,像英语背单词软件一样,可以利用零碎时间学习,比如上课看不进其他书时,可以打开小程序刷题;或者中午吃饭排队时,也可以用手机点开看。
(2)巩固提高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刷题和看笔记、背诵手册等来强化记忆。
时间安排:每天1-1.5小时
在这个阶段,有些同学可能开始的晚一些,如果《1000题》还没有做完一遍,那就继续做。如果已经做完一遍,那就二刷错题,并用小程序或Anki强化记忆。同时,有人建议是否再做其他老师的习题册,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考虑腿姐的《30天70分刷题计划》或徐涛的《优题库》。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优题库和30天70分计划等,当然也可以使用其他老师的习题册,这些都是建立在完成《1000题》的基础上的。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与真题最为接近,质量最高。因此,建议以《1000题》为主,有时间再做其他习题。
到了九月中旬,各个老师的背诵笔记就会出版,比较有名的有徐涛的背诵笔记、腿姐陆寓丰的背诵笔记和肖秀荣的知识点提要。选择其中一本即可,我个人选择了陆寓丰的背诵笔记,因为它更适合我。
关于考研政治的历年真题,我个人没有做过。很遗憾,肖秀荣的三件套一起买来,那本讲真题的塑装都没拆开!考研政治选择题是最关键的,我两年的政治选择题都在40分以上。根据我的经验,考研政治历年真题可以不做,通过后期刷大量模拟卷、看背诵笔记以及网上整理的一些资源就足够了。
关于听课,徐涛老师有一个刷题班很棒,可以在晚上回寝室或吃完晚饭后当作休息时间来过一下,题目来源是他的优题库。腿姐陆寓丰秋季有一个技巧班,我个人没有听过,但听说效果不错。这个技巧班主要是一些选择题的技巧和大题的一些模板。
(3)冲刺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以刷模拟题为主。
时间安排:前期1-1.5小时,后期根据情况可增加。
这个阶段,各个老师的模拟卷已经陆续推出。其中,米鹏的六套卷一直是第一个出的,米神的卷子选择题难度较高,刚开始得分不高不要灰心,这是正常现象。刷模拟卷选择题,然后查看答案解析,同时翻阅腿姐背诵手册等书籍,将重要内容用荧光笔标记。
这里,各个老师的模拟卷只需要做选择题,大题不用看,除了肖八,后期的肖四肯定是要背诵的。选择题非常重要,一定要多刷,市面上出现的模拟卷都最好做一遍,可以用PDF版在iPad上做,当然,如果都买了也可以。
这个阶段同样推荐Anki、小程序或记乎,这些工具可以用手机或iPad做选择题,小程序的题库一般都包括最新的模拟卷,你可以花点钱选择一个靠谱的考研政治刷题小程序。
这个阶段网上会有各种整理好的笔记、导图或帽子题、keywords等,你多关注几个微信公众号。不得不说,后期微博上特别多这样的资源,你可以关注几个大的考研博主,具体名字我不提了,免得被认为是广告,你可以在微博搜索一下,很容易找到那几个大的博主。
这里建议关注一些考研政治老师,如徐涛、腿姐、蒋中挺等,他们这时候会每天推送题目,你可以在晚上回寝室或吃完饭后,用手机查看消息时,点击选择题的投票,合理利用一些零碎时间。
(4)最后押题背诵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最后的冲刺背诵。
时间安排:3小时及以上
这个阶段基本就是纯背书阶段了。最重要的信号,就是肖四的出版。提醒一下,在你收到肖秀荣四套卷书本之前,网上往往已经出现了电子版。建议先用电子版做选择题,大概一会儿就能做完。
在此,我们先不必急于背诵,大约一天后,研木易木子的肖四精简版便会问世。强烈推荐他的肖四精简版,在我所见的众多版本中,他的版本尤为出色。当然,现在也有B站博主进行带背,但说实话,B站等博主带背肖四,通常是通过口诀等方式,我个人认为直接阅读研木易木子的原版,结合肖秀荣四套卷进行背诵,效率更高。当然,这因人而异,如果你觉得这样的方式能提升效率,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对于分析题,是否需要背诵徐涛小黄书20题?以及其他诸如王吉六页纸、腿姐押题、石磊密押三套卷、余锋四套卷,以及后期各种传说的押题。我个人认为,在正常情况下,背诵肖四就足够了。在选择题40分以上的情况下,基本能保证70分以上。如果你时间充裕,且对此有所顾虑,可以挑选一些可能性较高的题目进行背诵。
关于基础英语:
(1)备考资料:《华研专八13000词》、《专八阅读》、《专八改错》(华研或星火均可)、《SAT文法改错》、《专四词汇语法1000题》、《专八人文知识》。
(2)考试题型:基英的题型经常变化,一般包括单选题、完形填空题、改错题和阅读题。2022年出现了一道汉英翻译和小作文。
(3)单选题主要考察词汇、语法,少量涉及文学和语言学知识。完形填空题类似于专四题型,难度不大。改错题有两种题型,一种是专八类型,另一种是SAT文法类型,即只要求挑出错误,不要求改正,五个选项中E是无误的。阅读题也有两种题型,一种类似于传统的四六级阅读题,四选一正确选项,另一种是GRE阅读,有五个选项。
(4)学习方法:词汇是基础,每天背诵一个list的单词,反复记忆。如果专八单词记忆得差不多,就继续学习GRE单词。基英的单词难度总体上比专八略高一点,部分题目会出现一些生僻的单词,比如2022年的阅读题。
语法方面,如果时间充足,建议系统性地学习一遍,网上可以搜索到推荐资料,这里不再赘述。我当初因为时间不多,只刷了2遍《专四词汇语法1000题》,之后通过做题一点点积累语法点。具体方法是,写一遍《专四词汇语法1000题》和《SAT文法改错》,整理这两本书中总结好的语法点。之后开始写《专八改错》,专八改错中会考察很多语法点(如主谓一致、否定词、虚拟语气等),每写完一篇,就整理好错误点。
《专八阅读》和《专八改错》建议每天按专八要求掐点各写一篇,每篇10分钟。不用担心阅读题型可能会不一样,阅读能力是共通的,看懂了文章,任由题型变化都不怕。改错和阅读的难度都不小,慢慢来,多做练习。
华师的英语文学专业初试对文学和语言学的考察很少,只以选择题形式进行考察。大约10月份开始,写一遍《专八人文知识》,然后每天花15分钟背诵即可。文学和语言学初试分值太少,多花时间不值得。如果在考研复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也可以考虑报一个辅导班,如新祥旭考研全科一对一辅导课程,针对性强,上课时间可以灵活协商,课下还可以免费答疑解惑,对考研初复试应试备考的帮助是非常明显的。
关于专业课英美文学笔试:
考试题型:看选段写出处及作者、填空题、名词解释、诗歌赏析、小说赏析、论述题(对所给观点进行评价,类似于议论文)。
备考资料:
(1)《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美国文学史及选读》上下册+这四本书配套的学习指南(共八本)。
使用方法:泛读,对英美文学史及代表作家作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由于内容较多,故而可在初试结束后当作课外书慢慢阅读。
(2)《英美文学考点测评》(绿色封面的旧版,北京环球时代学校编著)、《英美文学考点精梳与精练》(黄色封面,星火英语编著)。
使用方法:背诵考点,完成课后练习。
关于文学赏析:个人认为,每一本参考书的赏析部分都不是非常全面,所以我在备考期间自己整理了一本文学赏析笔记,综合了多方资料,对重点篇目进行了仔细的分析。所参考的资料除了上述几本书以外,还有《英美文学赏析教程:诗歌、戏剧与散文卷》、《英美文学赏析教程小说卷》(均由清华大学出版)、与网站CliffsNot、Cummings Study Guides。
个人经验:建议大家一定要提早复习文学,摸索适合自己的方法,提高复习效率,否则到了后期自己会变得很被动。另外,文学知识量很大,因此千万不要因为感觉自己初试成绩不佳而推迟对文学的复习,这样只会浪费复习时间。个人建议前期可以把文学当课外书阅读,不用给自己太大压力。
体会:备考的这段时间确实压力特别大,身体和精神都承受不住的感觉,没出结果之前整天提心吊胆做噩梦,好在最后结果还不差,考研不易,还是希望大家都有一个好的结局!
050101文艺学
专业简介:文艺学也称文学学,是研究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给文学实践以指导的学科。文艺学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现象以及文学史等,当今的研究者还将视角转向了新兴的、颇具活力的文化研究方面。该专业与哲学联系紧密,理论性、思辨性较强。
研究方向:文学理论、文艺美学、文学批评、文化与诗学、西方文论、中西比较诗学、中国古典诗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等。
所学课程:文艺学的方法与体系、西方古典美学、西方现当代美学、中国古代美学史专题研究、文艺心理学、文艺学方法论、马列文论文艺思潮研究、形式美学、西方文学与文化理论、中国诗学研究、当代人类学美学、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文化研究、西马文论等。
参考书目:《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西方美学史(上、下)》朱光潜,人民文学出版社;《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伍蠡甫、胡经之,北京大学出版社;《美学》朱立元,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上海人民出版社;《20世纪西方美学》周宪,高等教育出版社。
就业前景:多进入文化机构、高等院校、新闻媒体单位,从事文学评论、编辑、宣传策划等工作。
推荐院校: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辽宁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
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博士点单位: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暨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辽宁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苏州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扬州大学、云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报考热度:★★
文艺学专业因其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在文学类专业中报考热度相对较低。选择此专业的考生多基于个人兴趣和爱好,尽管报考人数不多,但精英辈出。同时,由于各院校招生名额有限,录取比例通常在15%左右。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专业简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以中国境内语言为研究对象,探讨人类语言的发生学关系和内在规律。该学科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大块,前者侧重理论研究,后者则指语言学理论或方法在其他领域及学科中的应用,如语料库语言学、法律语言学、教学语言学等,实用性更强。对外汉语在某些高校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方言学、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测试、文化语言学、语音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所学课程:汉语语言学史、语言学概论、语言变异研究、语言与文化、中国语言学史、语言统计学、汉语方言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实验语音学、语法专题研究、修辞专题研究、语体学研究、文字音韵训诂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参考书目:《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法讲义》朱德熙,商务印书馆;《语言学概论》高名凯、石安石,中华书局。
就业前景:主要从事高校、科研单位、对外汉语培训机构、新闻出版机构以及中学、国家机关的教学、研究、培训等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广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
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
博士点: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苏州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报考热度:★★★★
对外汉语教学人才缺口上百万,且呈上升趋势,各院校纷纷开设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并增设对外汉语方向,报考热度可见一斑。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报考人数达到891人,创历年新高,录取比例一般低于10%。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专业简介:汉语言文字学为语言类传统学科,分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两个大方向。它包括传统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以及现代汉字学、汉语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修辞学等一系列学科,主要研究从上古到现代的汉语的口语系统与文字系统的演变规律、结构特征和现实状况。现代汉语侧重于研究现代普通话和方言,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联系紧密;古代汉语侧重研究古文字(甲骨文、金文、隶书等)、古音韵、训诂、词汇等,与历史文献学、考古学和古代文学关系密切。
研究方向:汉语方言、汉语史、汉语词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音韵文字训诂、中古汉语词汇语法、汉语语音学、汉语发展史、汉字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等。
所学课程:古代汉语语法学、汉语语音史、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汉语修辞学、语言学理论、现代汉语语法学、中国语言学史、汉语史料学、方言专题研究、词汇学专题研究等。
参考书目:《基础语言学教程》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语言问题》赵元任,商务印书馆;《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商务印书馆;《修辞学发凡》陈望道,上海教育出版社;《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说文解字》许慎,中华书局。
就业前景:主要从事高等院校、国家文化出版部门、中学、对外汉语培训机构等。
推荐院校: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
报考热度:★★★
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基础学科,其专业性质突出,名校名师众多,就业和深造的出路较好,研究生毕业进高校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历年来报考人数也十分稳定。
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
专业简介:中国古典文献学以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典籍、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相对“年轻”,仅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这个专业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典籍的研究与整理,如文学作品总集、历代作家别集的校点、笺注、辑佚、编著,作家、作品基本史料的整理研究,撰写作家传记、文学活动编年、作品系年以及写作本事、流派演变的记述与考证等。
研究方向: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文献、唐宋文学文献、元明清文学文献等。
所学课程:古籍校释学、古籍版本学、古籍整理实践、古代专书研究、中国目录学史、古典文献形态学、古籍考证学、古籍辨伪学、古籍辑佚学、古籍编纂学、古籍检索学等。
参考书目:《中国古文献学》孙钦善,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人民出版社;《文献学》王欣夫,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人民文学出版社;《文献学概要》杜泽逊,中华书局。
就业前景:可以进入大学、科研机构、出版社、图书馆、文化产业等相关部门从事古典文献研究及教学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等。
报考热度:★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性强,研究内容较为冷僻,就业受到一定的限制。且一直以来招生人数不多,报考者大多是对这方面感兴趣的考生,其硕士点大多设在研究所,因此每年的报考人数相对较少。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专业简介: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专业以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文学体裁的演变、历代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现象、典籍、文论、各个时期文学承前启后的关系等为研究对象,因而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古文功底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熟悉某一段历史阶段的文学发展情况。
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魏晋隋唐文学、宋元文学、明清及近代文学、分体文学史、古代文论等。
所学课程:校雠学、诗经研究、楚辞研究、史记研究、杜诗研究、先秦两汉文学史、六朝诗歌流变、唐代文学研究、宋代文学研究、元明清小说史、近代文学研究、近代学者治学方法、中国戏剧史、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等。
参考书目:《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罗宗强、陈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就业前景:近年来兴起的“国学热”使中国古代文学专业重新焕发活力,此专业招生人数较多,毕业生多从事教学、文化宣传、学术科研、新闻出版采编等方面的工作。
推荐院校: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
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师范大学。
博士点:安徽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湖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暨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西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报考热度:★★★★
很多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认为,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兴趣,而不是它的实用价值。事实上,从近几年的形势来看,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似乎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取向。这使原本热度稳定的古代文学专业越来越火,2007年北京大学的录取比例高达3∶100。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专业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注重学理研究与现实问题的紧密结合。它主要是对20世纪以来的文学理论与文学思潮予以重审,对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发展、思潮流变、文学群体、作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文学与乡土文化、启蒙文化、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以开阔的视野,结合新兴的研究方法,将传统的文学研究置于不断加剧的“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中来思考,以此来认识和回应当代社会巨变所带来的新的文学、文化问题。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儿童文学、戏剧影视文学、科幻文学、民间文学、当代文化与文学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乡土文化等。
所学课程: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中国现代作家论、中国现代文学论争、现代台港文学史、现当代文学思潮史、文学经典导读、当代文学通论、当代各体文学专题等。
参考书目:《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新中国文学史略》刘锡庆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就业前景:一般就职于企业、高等院校、文化单位、新闻出版机构。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大学、南京大学。
博士点: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河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苏州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报考热度:★★★★
由于现当代文学招生人数多,时代感强,知识涵盖时间段较短,便于入门和复习,成为众多跨考生的首选。加之本专业继续深造的空间广阔,该专业的报考人数一直居高不下,近两年的情况尤为突出,2007年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录取比例分别为6%、9%和7%,其热门程度由此可见。
05010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专业简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相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系统知识,能在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和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翻译、文学创作、新闻等工作的专门人才。该专业主要学习有关民族的语言、文献,了解相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情况,并接受从事专业工作所需业务能力的训练。该专业地域性较强,仅有少数高校开设。
研究方向: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少数民族文献研究、中国历代民族政策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关系史、中国少数民族族别史、藏族语言文学研究、维吾尔语研究与应用、文献翻译研究等。
所学课程: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史、有关民族语言史、有关民族文学史、有关民族现代语言、汉语—民族语语法对比、有关民族历史等。
就业前景:主要就职于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
推荐院校: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科院、南开大学、四川大学、新疆大学、黑龙江大学、新疆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贵州民族学院、云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
报考热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特色鲜明,兼具语言与文学两方面的专业性质。开设院校少且多在西部地区,由于语言的限制,报考者大多为本地或本民族考生。其学术研究专业性强,招生人数非常有限,因此其报考人数也相对较少。
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专业简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一门复合型的学科。其研究立足于吸收传统世界文学研究的成果,打破固有的学科界限,把世界文学、欧美文学纳入全球整体格局中,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该专业要求考生具有较为扎实的中外文学功底和开阔的文化视野,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能够熟练阅读外文文献。
研究方向:中外文学关系、比较文学与文论、世界华人文学研究、外国文学与翻译研究、比较文学理论、西方文学与中西比较文学、东方文学与东方比较文学、比较诗学、欧美文学、国外中国学等。
学习课程:包括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导论、西方文艺理论专题研究、中外文学关系研究、西方文学专题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中西比较诗学、中日文学研究、比较美学、比较文艺学、英美文学原著、中西美学比较研究、中外现代文学、西方现代文学等。
推荐书籍:《比较文学概论》由陈敦、刘象愚主编,出版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史(欧美卷)》由朱维之等主编,出版于南开大学出版社;《东方文学史通论》由王向远主编,出版于上海文艺出版社;《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由童庆炳编写,出版于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学史》由袁行霈编写,出版于高等教育出版社。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就业于高校、科研机构、新闻出版单位、涉外企业等。
推荐院校: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
报考热度:该专业报考热度较高,达到★★★。
专业优势:本专业具有广泛的视野和开放性,但对外语水平要求较高。外语系也有类似专业,更适用于对外国文学研究有兴趣的考生,其报考热度一直保持稳定适中。
考试难度:该专业考试难度较大,竞争激烈。以下为2020年上海戏剧学院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的复试录取比例数据。
2020年上海戏剧学院学术型硕士复试录取比例:学术型硕士考生进入复试后,录取率几乎达到100%,其中编剧学理论招生人数最多,达到17人。
2020年上海戏剧学院专业硕士复试录取比例:与学硕相比,专硕的复试录取比例较低,尤其是艺术管理专业,复试录取比例高达1.93,戏剧影视编剧的复试比例为1.91,录取人数几乎为复试人数的一半,竞争十分激烈。
其他复试录取比例为1的专业,考生在备考时应注意实际招生人数与报考人数之间的比例。
报考录取比例:以下是2020年上海戏剧学院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的报考录取比例数据。
2020年上海戏剧学院学术型硕士报考录取比例:图中戏剧导演艺术研究与电影文化研究的报录比异常惊人,编剧学理论报考人数最多,达到86人,但由于招生人数较多,报录比看起来并不高,为5.05。
2020年上海戏剧学院专业硕士报考录取比例:与学硕相比,专硕的报录比相对较低。从图中可以看出,数字艺术设计专业竞争最为激烈,这与该专业的招生人数有很大关系。戏剧影视编剧专业报考人数最多,达到229人,报录比为10.41;其次是艺术管理专业,报考人数为191人,报录比为7.64,都是竞争激烈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