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作为中国最顶尖的电影专业院校,享有极高的声誉。除此之外,国内还有众多高校提供相关的电影研究生课程。以下是部分知名院校及其研究生课程简介:

1. 中国传媒大学:开设广播电视、电影、传媒等领域的研究生课程。
2. 北京师范大学:提供影视艺术、文化产业等领域的研究生课程。
3. 中央戏剧学院:涵盖戏剧、影视表演、导演、编剧等领域的研究生课程。
4. 中国戏曲学院:提供戏曲、影视表演、导演、编剧等领域的研究生课程。
5. 北京联合大学:提供影视制作、影视编导等领域的研究生课程。
6. 北京城市学院:开设影视制作、影视编导等领域的研究生课程。
7. 中国政法大学:专注于影视法律领域的研究生课程。
8. 北京服装学院:提供影视服装设计的研究生课程。
9. 北京舞蹈学院:涵盖舞蹈、影视舞蹈等领域的研究生课程。
需要注意的是,各校的电影相关专业可能有所不同,课程设置和研究方向也各有特色。考生在择校时,应结合个人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以下是对几所知名院校的详细介绍:
一、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是“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占地面积1191亩,全日制在校生24000余人。学校下设3个学部,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46个。开设本科专业74个。
二、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信息传播领域行业特色大学,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占地46.37万平方米,设有6个学部、21个学院,79个本科专业。教职工2000余人,双聘院士3人,全日制在校生近15000人。
三、中央戏剧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由教育部直属,是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院有2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下辖13个教学系,开办7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2199人,专任教师244人。
四、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教育部共建的艺术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占地面积667亩,总投资约28亿元,首期工程预计将于2019年投入使用。全日制在校学历生近3000余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留学生、在职研究生和研究生课程班、进修及培训生3000人左右。有教职工527人,其中专任教师287人。
五、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校园占地35.53公顷,建筑面积24625平方米。设有11个二级教学单位,20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596人,其中在校本科生1801人。截至2016年9月,学校有专任教师270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师范大学
此外,以下书籍对电影学习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电影语言》、《电影剧本写作基础》、《认识电影》、《影视美学》(彭吉象)、《电影美学分析原理》(王志敏)、《拉片子》(杨健)、《影片分析透视手册》、《电影语言的语法》、《电影的观念》、《电影美学》、《新时期中国电影论》、《中国电影史》(中戏)、《世界电影史》(波德维尔、中戏)、《中国电影艺术史》(周星)、《中国电影十导演》、《名家名片二十讲》、《影视声音创作艺术》、《电影大师与大师电影》、《电影批评》、《中国电影批评史》、《电影的踪迹》、《电影史:理论与实践》、《中国电影:观念与轨迹》、《电影学:基本理论与宏观叙述》、《电影讲稿》、《电影的元素》、《电影叙事学:理论与实例》、《电影艺术-形势与风格》、《名家看电影》、《影视类型学》、《电影剪辑技巧》、《电影阅读方法与实例》、《电影市场营销》、《如何写影评》、《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中国电影史1905-1949》。
国内动画专业考研按其专业研究生学历含金量排名(相对稳定,结合“就业”、“创业”、“大众认可”、“体制内待遇”来说):
1. 清华大学动画
2. 北京大学数字艺术
3. 中央美术学院
4. 中国美术学院
5. 广州美术学院
6. 中国传媒大学
7.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地区最推荐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
在北京电影学院的初试中,考生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展现自己的手绘技能。若选择报考该校的研究生,你将发现其在教学领域的卓越之处,涵盖了动画制作的全流程。中国传媒大学的初试则更侧重于理论考核。该校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学术理论研究上,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较少。如果你对手绘能力不太自信,中国传媒大学可能是一个更合适的选择。此外,如果你有志于攻读博士学位,中传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对动画专业情有独钟,北京电影学院无疑是你的首选。自己的事情缺乏耐心,我为何能迅速找到相关信息,业务课二介绍:本课程旨在考察考生与电影声音创作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创作能力。考生需熟悉中外电影历史,以及电影及电影声音的基础理论(如:安德烈·巴赞(André Bazin)、谢尔盖·爱森斯坦(Sergei Eisenstein)、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Siegfried Kracauer)、贝拉·巴拉兹(Béla Balázs)、让·米特里(Jean Mitry)、克里斯蒂安·麦茨(Christian Matz)、米歇尔·希翁(Michel Chion)等人的理论,并掌握录音声学、数字音频、声音合成、声处理设备(包括均衡、压缩、混响等)、话筒、工作站、设备系统环境等方面的原理、结构及基本使用方法。同时,考生应对国内电影/电视声音创作的技术和工艺有深入了解和实践经验,包括同期录音、声音编辑、拟音、效果制作、混录等环节。此外,考生还应熟悉国外先进的电影声音制作标准、工艺、创作手段和方法,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电影声音创作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和判断。







